第(1/3)页 这一回,所有人都挺身而出,齐声汇成一句。 “服。” 今夜,队伍终于真正地打成了一块儿。 各色人心头拧成了一股力气。 李鬼望着篝火下的刘启,终于认下了这个人。 他看到的不是蛮横无理,而是有人能看透人心,有胆有谋。 短短一周,刘启就将各路闲人硬生生锤成了一支像样的队伍。 他看着那些高兴的老队员,和被折服的新兵们,心里彻底服了。 能跟这种人混下去,也许真能保住性命。 乡团的事有了端倪,刘启脑子又开始琢磨下一步。 那就是粮食。 下溪村绑着悦来楼和新招的百来号人,单是每天用粮就是天文数字。 靠镇上买粮不光价格贵,还等于把命交在外人手上。 一旦有人卡住粮道,他建起来的一切,马上就得散伙。 唯一的办法,就是自己种出足够的粮食。 闫武那边还在骂人,但他修的围墙,确实把那三十亩新荒地圈了起来。 刘启这天带着秦伯年和村里的几位老农一起到田里转转。 他看土、看阳光,再结合最近的天气,琢磨种啥合适。 这天,他把村里的几个人喊到地头。 赵虎、秦伯年、刘宽头,还有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把式,都凑过来。 “三十亩地总算拾掇好了,大家也歇了些日子,现在得定下种啥。” 他说着,手指向面前刚翻出来的地。 刘老三一直会种地,他蹲下抓了一把泥土,搓了搓。 “主家,这土地新翻过,肥力行,第一年就种高粱或者粟子,收成肯定差不了。” 别的老农也跟着点头。这种人齐心协力的做法,村里老人都习惯了。 荒地新开出来,先种高粱粟子最保险。 不过,刘启想得不一样。 “高粱、粟米,收成实在太有限了。” “要是一亩满打满算,收最好的年也才二百来斤。” “现在咱们光乡团队员就一百五十多,加上村子这号人,这粮就不够分。” 说到这,众人都沉默了。 现实谁都清楚,可没别的路可走。 其实这片田能种的也就那么几样。 “那你有别的想法?” 秦伯年下意识接了句话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