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顾炎武再次跪了下去,这一次他行的是君臣之礼。 “臣,顾炎武。” “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。” 他的声音不大,但却充满了力量。 刘启满意地点了点头。 “很好。” “那么,关于杨大人刚才提出的,人才与人心的问题。” “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?” 顾炎武抬起头,脸上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温润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商人特有的自信和精明。 “回陛下,此事易如反掌。” “哦?” “所谓人才,无非利弊二字。只要有足够的利益,就不怕找不到可用之人。” “我江南商会下辖船行、商铺遍布四海。” “与泰西诸国打了十几年的交道。” “会说泰西话,熟悉他们情况的伙计、掌柜,没有一万也有八千。” “只要殿下一声令下,臣保证三个月之内,就能为总署拉起一支上千人的精干队伍。” “这些人或许不懂什么之乎者也,但他们绝对懂得怎么把我们大晋的货卖出最好的价钱。” “怎么从那些泰西人的口袋里,把每一个铜板都给榨出来。” 这话让杨博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。 他刚刚还信誓旦旦地说大晋找不出这样的人才。 结果人家转眼就告诉他,这种人才我这里要多少有多少。 这脸打得简直是啪啪作响。 “那人心呢?”刘启又问道。 “人心,同样是利益二字。” 顾炎武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冷酷的笑意。 “泰西人之所以会反抗,无非是因为我们的商品冲击了他们本国手工业者的利益。” “但我们不要忘了,任何一个国家除了生产者还有消费者。” “对于那些普通的泰西百姓而言,他们才不会管这些东西是哪里生产的。” “他们只关心这些东西是不是足够便宜,是不是足够好用。” “只要我们的商品比他们本国的便宜一半,质量还好上一倍。” “您觉得他们是会选择去支持那些又贵又差的国货,还是会选择来买我们的东西?” “当他们所有人都用上了我们大晋的布匹,穿上了我们大晋的衣服,甚至开始学着我们一样喝茶的时候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