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回 两高僧会晤相争 镇池佛横遭毒手-《火天伏魔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端木兄弟说的是啊,我三师叔的为人,我这个师侄又怎会不知呢?小僧自幼在少林总院长大,与师父和几位师叔朝夕相处这么多年,毫不避讳的讲,除了我师父之外,就属我三师叔最关心我了。”若翎的脸上掠过一丝酸楚,接着说道,“要说他老人家的遇害,不仅各位觉得蹊跷,连少林上上下下,也都觉得蹊跷万分。”

    接着,小宗师便将慧川大师遇害的前后经过,向其余四人讲述了一遍,几个年轻人不听则可,这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了。

    原来数年以前,嵩山少林总院曾经与密宗派的一众佛教门户进行过一次会晤,这次会晤的目的,表面看来不过是探讨佛旨、交流法门,实际上则是密宗派的一众门户对少林的试探,五大名僧声名远扬,他们在佛法及武学上的造诣,但凡武林中人无不竖大拇指,自然也引来了其他佛教门户想要切磋交流的想法,此等会晤本来无可厚非,然而谁也没有想到,就在这样一场众僧礼佛的大会上,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愉快的尴尬插曲。

    “本来,会晤进行得还算顺利,虽然对于佛法中的某些观点,代表禅宗的少林与密宗的各门户之间的理解略有不同,但大家终归只是法门不同,当然也能互相理解。奈何在谈到‘佛祖向迦叶尊者拈花’这一公案的时候,我三师叔与密宗派的一个代表有了明显的分歧,那个代表名叫谢昆,乃是吐蕃大雪山金轮寺住持赤摩尼法师的弟子,江湖人称‘霹雳火’,也是位对佛法极有研究的高僧。

    两个人对于这一典故的理解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,然而,对于践行这一典故中的要旨,他们的看法却是南辕北辙。起初,两人都试图以理服人,可立场的不同却让他们谁也不能说服对方,最后终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。我三师叔平时虽然为人低调,但对于自己坚信之事有着近乎偏执的态度,那谢昆大师也是秉性刚烈之人,从他那个‘霹雳火’的诨号也不难看出来,就这样,两人之间的争论,最终竟然演变成了法门的冲突,以至于连我师父都有些下不来台了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,小游龙不由得有些纳闷,心说话:还有这种事?区区一个典故竟然能让两位高僧一言不合、当场炸毛?那么这所谓的‘佛祖拈花’又是个什么典故呢?

    显然,有这种疑问的也不止秦熙一个,一旁的聂羽和端木昂听得也是一头雾水,两个年轻人当然也不太懂这佛教典籍的事,察觉到大家脸上的疑惑,若翎也赶忙耐心的解释道:

    “……其实,这‘佛祖拈花’的典故,是个颇为耐人寻味的小故事,说的是在一次灵山大会上,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,并请佛祖教示佛法,可是佛祖却一言不发,只是轻拈菠萝花遍示大众,仪态从容不迫、甚是安详,所有人都不解其意,唯有佛祖的大弟子——摩柯迦叶尊者妙解其意,破言微笑,佛祖便将花交与迦叶尊者,并告诉众人:吾有正法眼藏,涅椠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转之旨,以心印心之法传之。

    这个典故既表示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,意会而不言传,也表示心心相印、心意相通的默契。其中这所谓的涅椠妙心,正是以心悟道、见性成佛的说明。可恰恰也是这一点,让我三师叔跟谢昆大师之间有了分歧。

    三师叔认为,要修佛,必然先修心,修心养性、摒除杂念与私欲,才能有境界上的提升,进而对佛法的领悟才能更进一步。而谢昆大师则认为,杂念与私欲并不应该一棒子打死,没有意识到这些杂念与私欲,又怎知自己的悟性有所提高?换言之,这位谢大师十分提倡对私欲的感念,时常念及,才能让自己将来的修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,两位高僧的分歧到了这里就无法达成共识了。”

    秦熙听罢,不觉也很有收获,这慧川大师和谢昆大师的想法其实各有各的道理,很难说谁对谁错,他们谈及的这些杂念与私欲,本就是人与生俱来的,按照这小宗师所言的佛理来看,人要摒除杂念私欲,方能有境界的提升,可如果这杂念与私欲本身并没错呢?那就不能有境界的提升了吗?遥想念书的那些年,小游龙也能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私欲对推动历史进程所做出的贡献,由此看来,那位“霹雳火”的谢昆大师对佛法的理解,似乎还略高于慧川大师呢,那么,那位“手眼通天镇池佛”之所以为此事而跟谢昆闹掰,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放不下面子吗?他后来不幸丧命,又跟这事有什么关系呢?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