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迷城 (一 上)-《烽烟尽处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三卷 黑白 第一章 迷城 (一 上)

    山城的雨。每年只下两场。第一场从立春到立秋。第二场从立秋到立春。

    灰蒙蒙的天空下。原本就已经不甚整洁的巷陌愈发显得肮脏不堪。污水顺着泥泞的街道意蔓延。将失了效的药渣、发了臭的菜叶子、泡成团的手纸和一团团各类动物的粪便冲得到处都是。每一处低洼。都是一个天然的陷阱。稍不小心一脚踩进去。就是污秽满身。那味道。回家后用多少水都洗不干净。

    光着膀子的棒棒们拎着一根根粗竹竿。趟在泥水里东奔西走。他们是天生的下贱命。沒资格选择天气。只要有西装革履或者长袍马褂的贵人站在高处的石头台阶上叫一声“棒棒。”。便立刻兴高采烈地围上去。三个大子儿一趟。不管路途远近。绝对童叟无欺。如果有谁嫌路脏懒得自己走。就花六个大子儿雇俩棒棒。找个椅子用竹竿一穿。将人扶上去晃晃悠悠抬回家。无论是爬台阶还是过水沟。都四平八稳。绝对不会让贵人身上沾半点儿泥巴。(注1)

    同样无法拒绝在恶劣天气继续工作的还有报童。他们是另外一群天生的苦命。如果每天卖不出足够数量的报纸。恐怕当天的晚饭就沒有了着落。如今山城的物价可不比前些年。两角钱就可以买到一斤肥猪肉。千里转进而來的中央政府官员和避祸到此地方大户们。吃得山城物价飞涨。原先卖掉二十份报纸就可以从贩报老大手里换到一个玉米面馍馍。现在要卖掉三十份报纸才能换到。如果回去交差晚了还可能换到一个已经馊了的。吃下之后肚子会闹腾一整宿。

    好在今天的报纸销路还不错。才转了三条街巷。几个报童身上的厚布口袋已经空了一小半儿。眼看着來到小什字。山城最繁华所在。报童们看看各自的口袋。按照出发前贩报老大的教导。扯开嗓子用最全身力气喊了起來:“卖报。卖报。特大好消息。**在乾州城外重挫日寇。毙伤日寇四万有余。”(注2)

    “号外。号外。张治中将军抬棺上阵。粉碎日寇西进图谋。长沙一线转危为安。”

    “号外。号外…….”

    路边的茶馆里。酒肆中。穿着长袍和西装躲雨的人们摇了摇头。咧嘴苦笑。开战一年多來。报纸上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宣称一场大捷。可每次大捷之后。国民革命军紧跟着就是“胜利转进”。从北平一路转进到南京。又从南京一路转进到重庆。三分之二的国土都丢了。也沒见到把日寇消耗成疲惫之师。自己反倒越打越沒底气。先前好歹还敢组织几场反击战。如今。守土全靠掘堤和放火了。

    报童们口干舌燥地喊了好一阵子。却沒拉到任何顾客。想了想。迅速换上出发前老大教导的另外一个段子。“号外。号外。我察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三昼夜。前日光复黑石寨。”

    “号外号外。黑石寨鬼子全军覆沒。塞外雄城胜利光复。”

    “号外。号外。国民革命军突入敌后。光复塞外重镇黑石寨。给予日寇当头一棒。”

    “号外。号外…….”

    这下。终于有人从路边的茶馆、酒肆中走出來了。并且不止一波。纷纷点手将报童叫到自家身边。掏出花花绿绿的票子。换回新鲜出路的报纸。一边大步往自己的座位上走。一边低头寻找报童事先宣告的新闻内容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