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徐光启叹了口气,他当然明白孙承宗的苦恼到底从何而来。 他知道孙承宗这个人也是有自己的志向的,对于朝廷制度,对于与的对抗之中,都很有自己的看法。 这个事情说起来,或者十分有意思,那就是当时徐光启听说了孙承宗对抗建奴的办法时,他就明白孙承宗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他的志向的。 因为孙承宗对抗建奴的办法,你陛下说不满意的想法,刚刚是一致的。 孙承宗希望在辽东多多筑城,多多修建堡垒,用打呆仗的办法对抗建奴。 这和袁崇焕当年提出五年平辽的办法是一模一样的。 当年袁崇焕在陛下的面前,提出了五年平辽的办法,被陛下喷的一脸口水。 可想而知,当年陛下对袁崇焕那五年平辽的办法有多么看不上。 那么孙承宗对抗建奴的办法,基本上和孙承宗一模一样,所以这也注定了,他提出的办法,根本就不可能被陛下所接受的。 在最开始的半年一年里面,孙承宗确实还数次给朱由校上了不少的奏书,就是希望朱由校能够接纳他对抗建奴的办法。 只是这些奏疏被陛下收了之后,便没有放弃半分水花,彷佛这些奏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。 那么朱由校这样做所表达出来的意思,就非常的简单了,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起来,这样的办法朱由校十分不满意。 问题是,这孙承宗也是个犟着脖子不肯低头的犟驴,一封奏疏给陛下不肯接受,两份,三份,四份,五份,六份的奏疏被孙承宗飞快的就又递了上去。 但是陛下也是头犟驴,收了孙承宗的孙承宗之后,全部都扔了垃圾桶,并且从来不对孙承宗提出的奏疏有半分的接纳和采用。 也就是朱由校的这种处理方法,让孙承宗心里感觉到了颇为悲哀之处。 他很快就发现了,其实朱由校召唤他回朝廷的原因,只有一小部分是看中了他的才华,希望他能够帮助治理各种各样的政务,但是更多一方面是陛下的眼光十分长远。 朱由校根本就不希望等到将来他掌控朝廷之后阉党一家独大,所以他希望能够召唤两个东林党出身,但同时又不会太过于违抗他,而且还不会私心太重的大臣充当内阁大学士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