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夜之间盛京城便变了天,黑压压的禁卫军将太师府围得水泄不通,在大臣们还在睡梦中,姜太师便入了狱,群臣措手不及。 第二日在众人一脸懵逼中帝王甩出了通敌信,半尺高的一摞,措辞严谨,笔风华丽。 姜太师有一手好字是公认的风骨极佳,飘若浮云,矫若游龙,先帝曾盛赞其书法为“古今尽善尽美第一人”,众人如何认不出那些通敌信上的便是太师的字迹。 可姜太师是谁,三朝元老,少时便请为帝师,桃李满天下,有“姜公在南国可安”之名。 他怎么可能通敌叛国? 通敌一事本就疑点重重,然天子不信。 即便那是他昔日的老师,太师入狱前几日,年少的帝王还曾捧着书恭敬地询问策论。 群臣连跪了五日都不曾撼动帝王的决策,太师入狱,女眷送往教坊司。 帝心之冷可见一斑。 保帝党纵然尊重帝王的决定,也不免心寒,他们不由得看向伫立的男人,那大逆不道不敬天子的摄政王,可摄政王神色淡淡没有任何反应。 而后一个月中,正值壮年的陈将军战死,禹城大败,城粮草押送不及的统领被处死,新封的将军连夜上任却又被送了人头回来,回来的还有一封议和信。 “十万两黄金并割凤、柳、幽三城池以偿……”帝王还未看完奏折便砸了朱笔,头上的帝王十二旒冕叮当作响。 群臣跪了一地。 有人想劝帝王暂时歇了和摄政王博弈的念头,派摄政王去力挽狂澜,只得了帝王的暴怒。 摄政王掀着那双瑞凤眼,淡淡地嘲讽地说说了一句“无能狂怒。” 少帝的凉薄群臣已知,但帝王之忍仍教人触目惊心。 那句“无能狂怒”怎么可能不曾传入少帝的耳朵,可即便如此,当日少帝便屈膝请摄政王提点救急,肺腑之言,声泪俱下。 大臣们第一次意识到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少年之狠。 文丞相和高太尉对视一眼,其中深意只有自己知道。 又一月,帝王朝间突然提到姜太师云游在外的长子姜沐笙至今未捉拿归案。 摄政王一派开始沉寂,摄政王亦称病少有上朝。 少帝尉迟仪昌以为自己拿捏了摄政王的痛处,开始了大施拳脚。 他已经习惯了这段时间自己发号施令,底下无所不从,这才让他有了作为帝王的实质感,而不是只能屈居摄政王之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