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关于近日大家对楚鸣讲三国的讨论,我对这节目的内容是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;有人说这节目很多情节是虚构的,然而这节目每期开头都强调这并非是历史而是改编的文学作品,抓住这一个问题不放本身就是可笑的。” “虽然里面部分情节是虚构的,但是这些情节大多能找到原型,我在不同地区走访收集民俗历史文化时,就有收集过类似的故事,故事走向是完全符合史实的,可以说是七分实三分虚,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诌,而且艺术加工之后更符合大众的口味,对三国历史的宣传效果非常显著,这节目内的许多观点,对于我们研究三国正史也非常有帮助,例如官渡之战里,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,就给了我们历史工作者一种全新角度来分析战役,瑕疵虽然也有,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,瑕不掩瑜,这可以说是我们华夏的又一经典!光是能创作出这样的文学作品,楚鸣的文学水平和历史功底,足以担任我们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老师!”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,差点就把楚鸣捧上天了。 之后,这位历史教授还把他研究地内容整理出来三国资料,和楚鸣的内容进行对比,一下子就让许多观众更加佩服。 “我就说嘛,明明这好看,怎么可能差!” “人家历史教授花费了许多年月才整理出这么多历史资料,楚鸣还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,这水平和敬业程度简直可怕。” “差点就被人误导,骂错人了!” “可是,那个冯源教授不是指责楚鸣吗,他也是京大的教授,还上过央视啊?” 这位京大的历史教授明显认识冯源。 “你们说的那个冯源我也认识,以前是我的同事,不过他是搞文学的,却硬是要去历史类碰瓷,还为了博眼球经常瞎说一些历史观点,我们学院差点被他搞得乌烟瘴气,半年前冯源因为剽窃他人论文已经被学校解聘,至于央视节目他的确上过几期,后来被人发现名不副实就没人请他。” 显然这个冯源人品还有学术水平都不怎么好,这位教授对冯源也有很大的不满,揭人短处完全不客气。 “原来是这样!” “剽窃别人论文,这样的人也配当老师,解聘了好!” “这冯源邱林明显是来蹭热度。” “靠,原来这节目这么厉害!” “我决定追这节目,赶紧补前期的节目去。” “卧槽,今天日报的头版头条有新文章,就是肯定三国演义的,大家快去看!” 大家这才发现,京都日报还有官媒以及发文肯定了楚鸣这档节目的内容质量。 《将历史和文学相结合才是符合现代人民需要的好作品!》 《三国演义引发民间三国热!》 《历史类文学作品的创作改编,应该向三国演义看齐》 《楚鸣讲三国开播后三国文化宣传效率提升十倍》 《京都教育部门讨论将三国演义在校园内进行推广》 官媒站在楚鸣这方面发言,就让之前还质疑的人被结结实实打了一个嘴巴。 官媒都支持楚鸣的节目,他们再继续反对的话在民众中的形象更是跳梁小丑。 反对的声音没了,再加上官方支持的言论,讲三国的辐射范围不再只是京都地区,还向全国地区蔓延扩张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