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大做文章-《崛起崇祯》
第(2/3)页
用商人运粮一事,本身就是有利有弊。
太祖在驱逐蒙元之后,为加强北部防务,大明在东起鸭绿江,西抵嘉峪关,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设立了九大军事重镇,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明九边。
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、蓟州镇、宣府镇、大同镇、太原镇、榆林镇、固原镇,宁夏镇,甘肃镇。
在九边重镇上,布置了近百万的大军防备鞑虏异族。
大明的九边重镇,对于防御北部敌人的袭扰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此外它还有一个隐藏属性,那就是以关隘的形势控制住了中原和草原两边的贸易。
中原地区地大物博,物产丰富。可是草原地区物产匮乏,对中原的依赖度非常高。
大明中后期正是通过控制贸易的方式,让北方许多蒙古部落向明朝俯首称臣,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。
可是,如此长的边界线,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,后勤补给压力可想而知。
用商人运粮,减轻朝廷负担,商人得利,将士安心,一举三得,这是有利的一方面。
但是,随着大明财政困难,有些官员也很无赖,晋商跟政府做生意只能赚点白条而已。
所以,本国的生意好像不好做了。
于是,他们把目光瞄向乐努尔哈赤。
晋商看中这一点,就以张家口为基地,从全囯各地采集商品,然后往返关内外,从事走私活动。
他们为建奴大量输送粮食、衣物、炊具等基本生活物资。
老奴努尔哈赤也不亏待他们,把人参、鹿茸、兽皮等贵重物品交换给对方,让这帮唯利是图的奸商高兴的不得了。
渐渐的,双方建立了很深厚的利益关系,重视间谍战的努尔哈赤就把双方贸易内容从食品军器扩大到情报。
卖了一次国,当了带路党,就相当于纳了投名状,再也无法脱身了。
就这样,晋商和建奴就紧紧的绑在一起了。
可这对于大明朝廷来说,无疑就是致命之灾,也是用商人为军队运粮的弊病。
第(2/3)页